7 月 18 日上午,陕西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传来捷报 —— 一架搭载精密仪器的载货无人机从秦创原・西安科创基金园起飞,15 分钟后精准降落在 17 公里外的试飞基地,圆满完成首次投递任务。这一里程碑式的首飞,不仅标志着西咸新区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,更意味着西安 “空中物流网络” 建设正式进入实操阶段。
15 分钟跨越 17 公里 低空物流效率提升 3 倍
此次首飞的 “空中主角” 是陕西水务发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 MQ3-4M 小型多旋翼物流无人机。这款针对物流场景定制的无人机,标准负载 5 公斤,最大载重可达 10 公斤,在标准负载下续航时间达 40 分钟,完全能满足短途高频运输需求。
飞行全程在 “双保障” 下完成:一方面,中国电信低空智联网提供实时通讯支撑,确保无人机轨迹稳定可控;另一方面,航线经过精准规划,最大飞行高度控制在 120 米,既避开了地面建筑干扰,又符合低空安全管理规范。“从科创基金园到试飞基地,传统人工配送需要 45 分钟,无人机仅用 15 分钟就完成了,效率提升 3 倍。” 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副总经理张弛介绍,首飞成功验证了航线规划的合理性、设备的安全性以及运输模式的高效性。
展开剩余69%这条连接高新区三期与沣东新城的低空航线,专门针对 “高附加值、小轻量、高频次” 物资设计。未来,科技企业的研发样品、精密仪器、重要文件等物资,将通过这条 “空中快线” 实现快速运输,不仅能规避地面交通拥堵,还能降低人力成本,预计每年可为区域内企业节省物流成本约 20%。
从 “单条航线” 到 “全域组网” 构建低空物流生态
首飞成功只是起点。按照规划,西咸新区将以此次航线为基础,逐步构建覆盖全域的低空物流网络。下一步,试飞基地将在沣东新城内的产业园区、商业综合体、景区等关键节点部署起降点,完成区域内航线组网,形成 “空中高速公路” 基础框架。
“沣东新城到高新三期的跨区域场景验证成功,为常态化运营奠定了基础。” 张弛表示,未来将把航线逐步延伸至西咸新区其他新城,并向西安高新区、雁塔区等区域拓展,最终目标是实现西安市全域无人机物流网络覆盖。
这种 “以点带面” 的发展路径,与西咸新区的低空经济布局高度契合。作为秦创原无人机产业创新聚集区的核心承载地,西咸新区已落地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106 家,形成从研发制造到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闭环。此次物流无人机首飞,正是 “产业培育 + 场景应用” 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政策赋能场景创新 打造低空经济 “西咸样板”
西咸新区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快速突破,离不开政策的前瞻性布局。今年,新区在全省率先发布《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及配套支持政策,从空域审批、企业培育、场景建设等方面提供全流程保障。目前,昆明池、沣河沿岸、沣西新城南部等多片空域已获批使用,除物流外,河道巡检、应急救援、农林植保等十大应用场景也在持续落地。
例如,在沣河沿岸,无人机已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检,通过高清摄像头和水质传感器,实时监测河道污染及堤坝安全,较传统人工巡检效率提升 5 倍;在农业片区,植保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,既减少了农药使用量,又降低了人工成本,受到农户广泛认可。
未来,西咸新区将进一步完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,建设更多标准化起降点和低空通信基站,同时培育壮大无人机研发、运营、服务等产业链环节。随着 “空中物流网”“低空服务网” 的逐步成型,西咸新区有望成为西北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,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的 “低空经济发展样板”。
从首飞成功的 “第一架” 到未来组网运行的 “千架群”,西咸新区正以低空物流为突破口,在万亿级低空经济赛道上加速奔跑,让 “空中丝绸之路” 的新图景在关中平原徐徐展开。
发布于:江西省股票的配资,正规配资平台网,每日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