瓷上生花 墨里藏诗——荆杰夏访李村书画院
七月的风携着墨香,叩开书画院的门扉。2025年7月的盛夏,党建专家荆杰的脚步轻轻落在闵行青石板上,目光掠过满室丹青,终是在那句“以心为笔”的匾额下驻足——这是对李村艺术最精准的注解,此刻也成了两位创作者无声的共鸣。
“欢迎你来大哥。”一句温馨的话语,李村的笑容里带着淮北的热忱,像他画里总带着暖意的阳光。画室比三年前更添了几分雅致,案头除了熟悉的宣纸砚台,还多了些素白的瓷器:或圆或方的瓷盘,细颈鼓腹的瓶身,在光影里泛着温润的光,像一群等待被唤醒的精灵。
展开剩余69%轻轻拂过一只待绘的瓷瓶,釉面冰凉,却仿佛能触到即将绽放的生机。“你的画又添了新载体。”我望向李村,眼里是对李村的懂。
李村拿起一支细笔,蘸了浓淡相宜的墨,在瓷盘上轻轻一点。那点墨晕开,竟化作一只低头啄食的雀儿,翅尖还带着未干的晨露。“纸是流动的云,瓷是凝固的月。”他手腕轻转,雀儿旁便生出几茎兰草,“在瓷上落笔,得顺着釉的性子,烧出来才见真章。”
说话间,案上已摆着几件成品:青花的荷莲在瓶身舒展,花瓣上的露珠似要滚下来;釉里红的石榴咧嘴笑着,籽粒饱满得像要撑破瓷面;还有那只浅绛彩的梅枝,虬劲的枝干爬过瓷盘边缘,仿佛从画里伸到了眼前。最妙的是一只笔筒,上面画着只笼中鸟,眼神却望着窗外,翅羽间满是跃动的渴望——那是李村新的感悟,把对自由的向往,烧进了坚硬的瓷里。
我轻轻拿起那只梅枝瓷盘,对着光看,墨色在釉下流转,竟比纸上多了几分沉静的力量。“画在纸上是诗,烧在瓷上是史。”他轻声道,“这是把瞬间的美,酿成了永恒的酒。”
李村闻言大笑,笑声撞在瓷器上,清脆如铃。“荆杰大哥,总能说到根上我的心上。”他指着墙上一幅刚完成的《百鸟朝春》,“就像你写的词,字里行间都是活的,我的笔,不过是让这些生灵换个地方喘气。”
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,落在我们身上,也落在那些瓷瓶瓷盘上。素白的釉面反射着光,墨色的花鸟在光影里似要动起来——雀儿要飞,荷花要开,连石榴的籽粒都像在轻轻颤动。这是李村的世界,用笔墨在纸上写诗,用釉彩在瓷上造境,让每一笔都带着生命的温度,每一次烧制都藏着对美的执着。
离别时,荆杰带走了李村院长赠送的雏菊的瓷盏。他说,每次品茶时看见那些花瓣,便会想起这个上午:阳光、墨香、瓷韵,还有两个用不同方式歌颂生命的人,在书画院里,完成了一场关于美与真的对话。而李村的案头,又多了一只素瓷,他正蘸着新研的墨,准备让一朵牡丹,在瓷上悄然绽放。
2025年7月21日
发布于:安徽省股票的配资,正规配资平台网,每日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